1、吴国是西汉时期诸侯中的大国,吴王刘濞野心很大,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,暗中.图谋叛乱。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,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,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,巩固国家的统一。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纷纷被削减了领地,于是联络楚、赵、胶西、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。枚乘身为吴王的文学侍从,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,写了《上书谏吴王》对刘濞进行劝谏。在谏书中,他说:“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,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。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想法,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,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。”
但刘濞执迷不悟,加紧进行阴谋活动。于是,枚乘只得离开吴国。公元前 154年,刘濞联络楚、赵、胶西、胶东等诸侯王,以“清君侧、杀晁错”为名,起兵叛乱。历史上称“七国之乱”。
2、春秋末期,诸侯争霸,弱肉强食,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——卫国,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,苦不堪言。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——卫灵公,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实力相当的齐国,缔约结盟。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,他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。大军出发前,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,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,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,可是,一个月、两个月很快过去了,史默仍旧没有消息。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,说史默不可能再回来了。
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,史默终于回来了。他对赵鞅说:“经过六个月的观察,卫灵公很有才干,举国上下团结一心。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,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。”赵鞅听后,同意史默的看法,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,按兵不动,等待时机。
本题每小题10000GP,兼中兼得,第一个答对的为有效,答题如:1、****,2、****等